"將釣組拋入水中時,將母線順勢壓入水中" 的這個動作,"阿喇啊" 稱作 "壓水線"......
關於 "壓水線" 的典故,可以追溯到當年 "台釣法" 傳入中土時,台釣老塞個個功夫了得,且作釣時大都有這個 "小動作".....
不明就裡的"阿喇啊" 只知道依樣畫葫蘆、有樣學樣、以訛傳訛、爭相仿效、裝模作樣,陰錯陽差、誤打誤撞之下.....害害害...金害....
唉.......豈料....千金難買早知道.... "壓水線" 大法竟因此名揚中土...甚乃成為中土釣界傳說中的至尊絕技........ 哈哈.....
若要探究 "壓水線" 大法的奧秘與精隨,只要我們先練就返老還童(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),回到小學生程度就可以了.....
1. 試問水分子及物體在水中所受的力的總類:
水分子力:內聚力、表面張力、(水分子間)黏滯力 (阻力、摩擦力....).....
物體在水中所受之力:表面張力、重力、浮力、(水流) 阻力 .....而水的表面張力有時會大於物體的重量 (如細針可浮在水面上)
2. "壓水線" 、"不壓水線 "、"提竿撐線(水線入水最小化)" 的差異所在:
壓水線:受水面上風力(風阻)影響最小、受水面下水流(水阻)影響最大、受(水面水流動牽引)水表面張力影響最小、受水線入水後線體 "重力-浮力" 影響最大
不壓水線:受水面上風力(風阻)影響中等、受水面下水流(水阻)影響最小、受(水面水流動牽引)水表面張力影響極大化、受水線入水後線體 "重力-浮力" 影響小
提竿撐線:受水面上風力(風阻)影響最大、受水面下水流(水阻)影響最小、受(水面水流動牽引)水表面張力影響小、受水線入水後線體 "重力-浮力" 影響最小
3. 試問 "風阻"、"水阻"、"水表面張力"、"線體重力-浮力" 等之影響,孰大? 孰小?
流體的阻力正比於 "阻尼係數"、"流體密度"、"流體流速的2次方".....
風 (空氣) 的密度將近是水的 1/800 (近千分之一)....,但風的速度 (0~10m/s...約0~5級風) 卻經常是水流速度 (0~0.1m/s) 的 100 倍.....
假設 "阻尼係數 (約 1.5~2.0)" 相同,那麼究竟是線體的 "風阻 " 比較大? 還是 "水阻" 比較大? (請福家福友自行試算......)
4. 結論:
請福家福友踴躍分享實釣經驗與應變方法.......
王大哥說的好......."每個朋友各有自家看法與一套,餵餵魚中個幾條魚後,自然可體會出其中之差異滴......."
所以在下 "謹守分寸、不敢潛越造次、妄下結論",並望福家福男福女福姥福幼多多分享自身的經驗與心得......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