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案是:調6釣3較敏~~
因為釣3目餌料重量還要將浮標下拉3目
比下拉2目(也就是調5釣3) 子線會繃的比較緊~~所以較敏
敏釣 水底下有任何動靜~例如魚吸吐餌料及餌料融解 撞線等 都會反應到浮標上面來~
釣太敏也不見得好~當魚鈍口時 太敏會就巴到嘴唇邊 視魚情 調出最好釣目才是正確觀念~~參考
以阿基米德定律來講
[物體的體積=浮力]
一般人講的殘餘浮力是指在水面上的目數多寡吧
子線繃的緊或鬆 是早期台釣的講法 調高釣低靈(但本身因雙餌必須負載浮標大部分的浮力)在魚吃口輕的時候通常只會看見浮標上下移動而不會有頓口
浮標到底調高敏還是調低敏,應該是用相同的條件下去比較才會知道
而且還要考慮到浮標本身號數的大小~雙鉤大小 載重能力等等多方面
單一的講很容易混肴
如果現在單單以[調目]下去作區分 自然就很容易明白~浮標調的高(等於所附帶的配重相對輕)...魚的吃口力度至少要大於這個量值浮標才會有訊號出現
子線繃的緊或鬆 應該講是反應訊號的瞬間差異比較科學
就如同以往老一輩的釣友說:粗線比較敏 細縣比較頓 意思相同!其實都是用自己的感覺下去比較而已
以上是小弟研究很多影片與文章討論的觀點~並非絕對正確但可以當做參考
每一口魚池魚癖不一樣
就連一支相同公司製作出來的標 也不可能完全相同
但假設都百分百相似 至少握釣竿看標的人一定會不一樣吧
所以說 先不要去論 "標"要調多少 要釣敏 或是要釣頓
標是由"人"針對個人經驗以及對自己標的呢解所事先調出來的
既然是事先調出來的 就沒有所謂的"一定"或是"非這樣不可"但是 一定要在作釣的過程中去做適度的修正"釣敏"或"釣頓"
這樣才會符合"標"只是個工具 而這工具正需要一個善用它 呢解它的主人來使用
所以結論是 "標"由人事先做調整 然後再作釣的過程中去做修正"敏"或"頓"
至於 要釣"幾目"則由"魚"來做決定
這時候~調拖一點~試試看~
不行再調還來得及~
我有時還調到喇叭口~
反正多試試看~
我不是很會釣魚~
我也是新手~還在摸索中
但是略懂皮毛~
魚會吃 當然調啥目都會中
在魚龜毛時 這些小地方要求 就會顯現出 問題點
感謝大大詳細分析謝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