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樓
李哥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02:27:52
「掌中戲」的名稱,是以這種布偶戲的表演,由人的手掌在其中操弄而得名。
現代以「布袋戲」的稱呼最為大家熟知。

「布袋戲」的稱呼,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對民間藝人流傳的說法,加以歸納研究,
大家都認為不外是從戲偶的形狀、戲台的造型、裝戲偶的工具和演戲時盛裝戲偶的袋子而來的。

在民國59年,「金光布袋戲」躍上電視螢光幕,推出更為轟動的「電視布袋
戲」,一齣「雲州大儒俠─史艷文」帶起台灣布袋戲的狂熱欣賞風潮。

民國80年代「霹靂布袋戲」崛起,吸引了新的族群,包含知識分子、青少年、少女學生觀眾,
並成為公眾討論的「霹靂現象」。

民國89年更推出極具票房的「電影布袋戲」─聖石傳說。






布袋戲從以前就是台灣的傳統,從小我就很喜歡看布袋戲,布袋戲從黃海岱大師的「雲州大儒俠」開始盛起,
接著又有一連串的「霹靂」系列,至今,仍舊一直延續下去。現在布袋戲班的數量大增,
演藝水準也是參差不齊,缺乏生機,讓劇團易延襲前人技藝,不思進步,而現在需要的是,
要結合廟宇慶典活動,設計精緻民俗活動,也希望政府能重視,讓布袋戲沿襲下去,不要讓台灣的傳統消失了。
2樓
阿弟沒再怕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05:53:00
3樓
亞丁王子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06:55:07
4樓
q85831786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07:55:16
5樓
邱哥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08:50:00
6樓
風一陣一陣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09:52:59
7樓
bob590217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09:57:02
8樓
ggow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10:20:03
9樓
祝大支 發表於:2013/5/28 上午 10:53:20
10樓
李哥 發表於:2013/5/28 下午 03:19:08
以下是引用邱哥在2013/5/28 上午 08:50:00的發言:
感謝"李大師"DIY浮標分享
李哥...還需貼圖嗎???
感謝邱哥貼圖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