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 & SiteMap

台北市釣魚協會-福壽之家論壇 http://www.taipeifishing.com/bbs2/index.asp

台北市釣魚協會官方網站
共12 條記錄, 每頁顯示 10 條, 頁簽: [1] [2]
[瀏覽完整版]

標題:[求助]請教烏魚與豆仔魚如何分辨?

1樓
gilbert 發表於:2008/11/4 上午 10:47:35

請教魚友

烏魚與豆仔魚之分別如何辨識

2樓
收網 發表於:2008/11/4 上午 11:03:05
魚的兩徹腹鰭有藍點的是烏仔
3樓
ㄚ偉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02:52:16
以下是引用gilbert在2008/11/4 上午 10:47:35的發言:

請教魚友

烏魚與豆仔魚之分別如何辨識

烏魚頭比較大圓~豆仔的嘴部比較尖

4樓
jg6621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05:18:42
豆仔魚長大就叫做烏魚

聽說是這樣
5樓
gilbert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05:32:01

感謝ㄚ偉.收網及jg6621魚友的回應

但小弟還是不很了解如何明確區分

烏魚與豆仔魚的嘴部都是倒V型的嗎

謝謝請指教

6樓
收網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05:50:29
以下是引用jg6621在2008/11/4 下午 05:18:42的發言:
豆仔魚長大就叫做烏魚

聽說是這樣

豆仔是豆仔.烏仔是烏仔本人兩種皆有養.確實為不同品種

7樓
台北阿永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06:07:07

聽說烏魚的鱗片區~~~有淡淡的3條黑線

^___^

8樓
大肚龜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06:23:52

收網大大講的才對

其他的部份 有些或許因地區的問題而會有相近的感覺

但~~~應該還是有區分的

9樓
紅色十月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07:34:15

學 名:Mugil cephalus (Linnaeus)

英文名:Common mullet, Striped mullet

俗 名:烏仔魚,正烏

型態特徵:

體型略圓而長,尾部側扁,頭部背部略扁平,無側線,體鱗具孔,體上背為藍灰色,下腹銀白,沿各鱗列則有深色之縱帶,粗壯好動,容易受驚擾而四處亂竄,在東北季風強大吹拂下,有躍出水面跳躍前進之特性,每年冬至前後是烏魚產卵的季節,產卵期的烏魚對海水的溫度及鹽度特別敏感,冬季一來臨,隨著氣溫與海溫的下降,西北太平洋的烏魚群會結隊南下,尋找適宜產卵海域。其幼苗有趨向淡水河口成群游動的習性。

分 布:

在太平洋、大西洋、印度洋、黑海、地中海等熱帶、亞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,其中以冬至前後十天來台做迴游產卵為眾所皆知的,有『烏金』之稱。

棲所生態:

在天然狀態下常見於沿岸淺水處,以挖取泥沙中的微小動植物或其他有機碎屑維生。在海水,鹹淡水中均能正常生活,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。

體 長:

全長30到90公分

學名 Liza macrolepis (Smith, 1846)

異名 Mugil macrolepis

俗名 (中) 豆仔、瘦仔;(英) Broneo mullet

分布

日本千葉縣以南、西太平洋、印度洋皆有分布。本省四周海域均常見。

形態特徵

下唇薄,脂眼不發達,新鮮時體背為淡灰綠色,體側為銀白色,腹部為白色,體側有10∼11條側線。胸鰭為黃色其基部為金色,且有藍色和黑色素胞聚集。

棲息生態

本種魚較喜歡在砂泥底質地形的海域,河口或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亦常見其蹤跡,亦常侵入河川下游。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,群棲性,常成群洄游,幼魚在受到驚嚇時,會有躍離水面的動作。

體長

可達30公分,通常在20公分左右。

10樓
fishhunter 發表於:2008/11/4 下午 10:43:09

解說非常詳細

感謝分享

共12 條記錄, 每頁顯示 10 條, 頁簽: [1] [2]

Copyright ©2002-2020 www.taipeifishing.com / 本網站主機代管於捕夢網 /
進站點閱人次 :
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.2.0
Processed in 0.06250 s, 2 queries.